西安智慧倉庫視頻監控系統,平臺既要緊跟信息技術的發展潮流,充分采用先進的物聯網、AR、AI、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為倉庫安全業務工作提供科學有效的技術支撐手段;又要注意系統的實用性,要結合業務實際,對先進但不實用或暫時不具備條件的要緩建、后建,避免造成資源浪費。
1.1 應用背景
所謂企業,是指從事生產、流通、服務等經濟活動,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依法成立的基本經濟組織。企業園區,企業自有的用于生產、流通、服務等活動所在的場所。包含企業制造園區、辦公園區、研發基地、總部基地、物流園區等。
企業園區的倉庫管理是指,企業在倉庫日常管理和經營活動中,通過事故預防和控制措施,有效消除或控制危險和有害因素,使生產過程在符合規定的條件下進行,以保證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與健康,設備和設施免受損壞,環境免遭破壞,保證倉庫物流和生產經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企業園區的倉庫將是高成本高價值物品存在地,針對各大企業,目前倉庫管理師重中之重,倉庫管理的安全直接決定其企業的財產損失、訂單交付和企業經營效率。
1.2 業務需求分析
1、傳統管理模式效率低下:倉庫系統非自動化,依賴紙質文件為基礎記錄,追蹤貨物進出,人為記憶來實施倉庫內部管理,不確定性多,效率低下,資源浪費。
2、人員進出管控難追溯:無法嚴格管控進出倉庫人員的權限,保障倉庫安全,事后無法快去追溯問題根源。
3、全面監管成本高:倉庫全面監管投入成本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視頻資源進行監控,同時沒有有效的手段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規避。同時巡檢投入成本高,需要大量的人員現場巡邏,無法做到7*24小時全覆蓋,人員管理上容易出現疏漏,導致引發較大的問題。
4、廠內物流自動化程度低:倉庫內物流自動化程度低,人機投入大,缺少倉庫出入庫信息統計和分析。
5、重要區域無有效監管措施:重要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的存放區域,無有效措施監管倉庫貨物安全
1.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根據園區安全生產現實工作和業務發展需要, “企業園區管理平臺” 建設應從園區大安全角度出發,進行統籌規劃設計,全盤謀劃好平臺的頂層架構。在實施上要采用打好基礎、急用先行的原則進行分步實施,根據實際業務需要和現實條件穩步推進平臺各系統的建設應用工作。
2.先進實用,適度超前。平臺既要緊跟信息技術的發展潮流,充分采用先進的物聯網、AR、AI、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為倉庫安全業務工作提供科學有效的技術支撐手段;又要注意系統的實用性,要結合業務實際,對先進但不實用或暫時不具備條件的要緩建、后建,避免造成資源浪費。適度超前是指在系統基礎軟硬件建設方面要采用先進主流的產品,確保系統建成后2-3年內不落后。
3.部門聯動,協同應對。平臺設計和建設中要注重安監各部門之間的業務協同,各部門專業系統建設時要與其他部門充分溝通,保證各部門專業系統之間能夠實現協調聯動,共同開展監測預警以及應急處置等工作。
4.上下貫通,信息共享??v向要實現與上級政府部門信息化平臺和企業之間的系統對接和信息交換與共享,從而形成上下貫通信息共享的平臺體系。
5.統一標準,強化安全。平臺建設必須遵循統一的標準規范體系,依據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行業標準,為平臺分步實施提供統一的標準指導。平臺建設還需加強信息安全保護,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強化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安全檢查、風險評估和涉密信息管理等工作。
1.4 系統架構
企業園區倉庫管理,基于isee架構,實現對倉庫安全化、智能化、高效化管理,整體架構如下:
1.5 應用價值
使用本系統對倉庫安全進行實時監控,包含人、車和貨,同時提升整體倉庫物流效率。具體體現在:
(1)全方位監管,倉庫更加安全
倉庫全方位無死角的監管,減少管理成本和建設成本投入,做到掌握倉庫整體動態的同時,洞察細節。(2)人員進出嚴格管控,做好事故可管、可查、可追溯
有效的通過人臉上識別做好人員進出的權限管控,記錄每次的人員進出情況,做到權限管控的同時,又可以做到事故可管、可查和可追溯。(3)提升自動化能力,做到巡檢自動化、倉儲自動化和安全預警自動化
實現對倉庫倉儲自動化,實現以機器換人,實現“人找貨”向“貨到人的”的轉變,減少人員投入,提升倉儲效率。